聖經恢復本經文及註解

馬太福音 十一2~30及註

參 王的職事 四12~十一30

五 王對各面的風度 十一2~30

1 堅固被囚的先鋒 2~6

11:2 這時,約翰在監裡聽見基督所作的,就要他的門徒帶話去,

11:3 問祂說,那要來者是你麼?還是我們該期待別人?

【註1】 施浸者約翰在這裡的話,並不表示他對基督有所懷疑。他這樣問基督,是要激動基督拯救他。他曉得基督是那要來者,並曾強有力的將祂引薦給百姓。(約一 26~36。)此後,他下了監,(四12,)就等待、期望基督有所作為,救他出監。然而,基督並沒有為他作甚麼,雖然祂作了許多事幫助別人。約翰聽見這個,也許就要絆跌了。(6。)因此,他打發門徒以這樣的問題激動基督。

【註2】 原文意,不同的一位。

11:4 耶穌回答他們說,你們去,把所聞所見的報告約翰,

11:5 就是瞎子看見,瘸子行走,患痲瘋的得潔淨,聾子聽見,死人復活,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。

【註1】 主首先題起瞎子看見,因為在舊約裡沒有這樣的神蹟。祂藉此給約翰清楚的證據,除了彌賽亞以外,沒有人能行這樣的神蹟。(賽三五5。)就屬靈的意義說,瞎子看見也是在先。在主的救恩裡,祂首先開啟我們的眼睛,(徒二六18,)然後我們纔能接受祂,並行走跟從祂。

【註2】 瘸子象徵不能在神道路上行走的人。他們得救以後,就能憑新生命行走。(九5~6,約五8~9。)

【註3】 見八2註1。

【註4】 聾子象徵不能聽見神的人。他們得救以後,就能聽見主的聲音。(約十27。)

【註5】 死人象徵死在罪中,(弗二1,5,)不能接觸神的人。他們重生以後,就能憑他們重生的靈與神交通。

【註6】 窮人象徵沒有基督、沒有神的人,他們在世上沒有指望。(弗二12。)他們接受了福音,就在基督裡成為富足。(林後八9,弗三8。)

11:6 凡不因我絆跌的,就有福了。

【註1】 這話含示施浸者約翰也許會因主絆跌,因為主未照他的辦法為他行動。在這裡,主鼓勵他走主為他命定的路,使他蒙福。這福與有分於諸天的國極有關係。

2 稱讚先鋒 7~15

11:7 他們走了,耶穌就對群眾講論約翰說,你們從前出到曠野,要看甚麼?被風吹動的蘆葦麼?

【註1】 主對約翰的答覆,含蓄的指出他的錯誤。然而,主對群眾講論約翰的話,明確的為約翰作了見證。

【註2】 原文意,仔細觀看。

【註3】 蘆葦象徵軟弱、脆弱的人。(十二20,王上十四15。)施浸者約翰在曠野為基督作見證時,不像這樣一個軟弱的人。

11:8 你們出去,到底要看甚麼?穿細軟衣服的人麼?看哪,那穿細軟衣服的人,是在王宮裡。

【註1】 原文意,感悟。下節者同。

【註2】 施浸者約翰在曠野放膽為基督作見證,不像穿細軟衣服的弱者。主見證他既不是被風吹動的蘆葦,也不是穿細軟衣服的人。

11:9 你們出去究竟為甚麼?要看申言者麼?我告訴你們,是的,他比申言者大多了。

【註1】 主見證約翰比申言者大多了。

11:10 這人就是經上所記的,“看哪,我在你面前差遣我的使者,他要在你前面豫備你的道路。”

11:11 我實在告訴你們,婦人所生的,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浸者約翰的;然而在諸天的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。

【註1】 這話指明到這時為止,諸天的國還沒有來到,施浸者約翰並不在其中。

【註2】 直譯,較小的。在約翰以前的眾申言者,不過豫言基督要來,但約翰見證基督已經來了。眾申言者期望基督,但約翰看見基督。因此,約翰比眾申言者都大。雖然約翰看見成為肉體的基督,並把祂介紹給人,但他沒有復活的基督住在他裡面,國度的子民卻有。約翰只能說,基督在這裡,國度的子民卻能說,我活著就是基督。(腓一21。)因此,在諸天的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。一個人的大小,在於他和基督的關係。基督是決定的因素。人與基督越近,他就越大。

11:12 可是,從施浸者約翰的日子直到現在,諸天的國是強力奪取的,強力的人就奪得了。

【註1】 “從施浸者約翰的日子直到現在,”法利賽人竭力阻撓人進諸天的國。因此,那些想要進入的,必須強力進入。

11:13 因為眾申言者和律法申言,到約翰為止;

【註1】 這證明舊約時代結束於約翰的來到。

11:14 你們若肯接受,他就是那要來的以利亞。

【註1】 瑪四5豫言,以利亞要來。當施浸者約翰成孕時,就有話說,他必憑以利亞的靈和能力,行在主的面前。(路一17。)因此,約翰多少可以視為“那要來的以利亞。”(參十七10~13。)然而,瑪四5的豫言,實際上要到大災難時纔得應驗。那時,那實際的以利亞,就是兩個見證人之一,要來堅固神的子民。(啟十一 3~12。)

11:15 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。

3 歎責頑固不悛的世代 16~24

11:16 但我可把這世代比作甚麼?好比孩童坐在市場上,招呼另一些孩童說,

11:17 我們向你們吹笛,你們不跳舞;我們哀歌,你們不捶胸。

【註1】 基督和施浸者約翰“吹笛”傳國度的福音,但猶太教徒不因救恩的喜樂而“跳舞。”約翰和基督“哀歌”傳悔改,但他們不因罪的憂傷而“捶胸。”神的義要求他們悔改,但他們不肯順從;神的恩典賜給他們救恩,但他們不願接受。

11:18 約翰來了,不喫不喝,人就說,他有鬼附著。

【註1】 約翰來是要領人悔改,(可一4,)叫他們為罪憂傷,他沒有胃口喫喝;(路一15~17;)但基督來,是要把救恩帶給罪人,叫他們在其中喜樂,祂樂於和他們同喫同喝。(九10~11。)國度的子民不在規條之下,他們跟從神的智慧,專注於內住的基督,(祂是國度子民的智慧─林前一30,)並不注意外面的生活方式。

【註2】 因著施浸者約翰的生活奇異獨特,不按常規喫喝,反對的人就說,他有鬼附著。

11:19 人子來了,也喫也喝,人又說,看哪,一個貪食好酒的人,一個稅吏和罪人的朋友。但智慧從她的行為得稱為義。

【註1】 見18註1。

【註2】 基督不僅是救主,也是罪人的朋友,同情他們的難處,體會他們的憂傷。

【註3】 智慧就是基督。(林前一24,30。)凡基督所行的,都是憑著神的智慧,就是祂自己。這智慧乃是從祂智慧的行為、智慧的行事,得稱義、得表白。

【註4】 有些權威古卷作,兒女。(見路七35。)國度子民是智慧之子,他們稱義基督和祂的行為,且跟從祂,以祂為他們的智慧。

11:20 那時,耶穌開始責備那些祂曾在其中行過大多數異能的城,因為她們沒有悔改:

11:21 哥拉汛哪,你有禍了!伯賽大阿,你有禍了!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,若行在推羅、西頓,她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。

11:22 但我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推羅、西頓所受的,比你們所受的還容易。

【註1】 見十15註1。後文同。

11:23 還有你,迦百農阿,你已經被高舉到天上,你必墜落到陰間。因為在你那裡所行的異能,若行在所多瑪,她必會存留到今天。

【註1】 陰間乃是保存死人靈與魂的地方。(路十六22~23,徒二27。)

11:24 但我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所多瑪地所受的,比你所受的還容易。

4 以頌揚承認父的美意 25~27

11:25 那時,耶穌回答說,父阿,天地的主,我頌揚你,因為你將這些事,向智慧通達人藏起來,向嬰孩卻啟示出來。

【註1】 主一面責備諸城的人,一面與父交通。那時祂回答父,發出了以下對父的頌揚。

【註2】 在主頌揚的話裡,“父”是指父和祂(子)的關係,“天地的主”是指神和宇宙的關係。當神的百姓被祂的仇敵擊敗時,祂就稱為天上的神。(拉五11~12,但二18,37。)然而,一旦有人在地上為神站住時,祂就稱為天地的主。(創十四19,22。)現在,主這位人子,也稱父為天地的主,指明祂是在地上為著神的權益站住。

【註3】 直譯,以頌揚承認。主以頌揚承認父完成祂經綸的路。雖然眾人對祂的職事毫無反應,反倒毀謗祂,(16~19,)幾個大城也都棄絕祂,(20~24,)但祂頌揚父,承認父的旨意。祂不求工作的亨通,只求父的旨意;祂的滿足和安息不在於人對祂的了解和歡迎,只在於父對祂的認識。(26~27。)

【註4】 指認識子和認識父的事。(27。)

【註5】 智慧通達人是指20~24節,主所定罪那三座城的人,他們看自己是智慧通達的。父的旨意,就是將對子和父的認識,向這樣的人藏起來。

【註6】 嬰孩是指門徒,他們是智慧之子。(見19註4。)父樂意將子和父啟示給他們。

11:26 父阿,是的,因為在你眼中看為美的,本是如此。

【註1】 直譯,在你面前。

11:27 我父已將一切都交付了我;除了父,沒有人認識子;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,也沒有人認識父。

【註1】 一切,指父賜給子的一切遺民。(約三27,六37,44,65,十八9。)這話含示,智慧通達的人棄絕子,是因父不樂意將他們賜給子。

【註2】 不僅是客觀的知識,乃是完全的認識。關於子,只有父有這樣的認識;關於父,也只有子和子所啟示的人,纔有這樣的認識。因此,要認識子,就需要父的啟示;(十六17;)要認識父,也需要子的啟示。(約十七6,26。)

5 呼召負重者來得安息,與得安息的路 28~30

11:28 凡勞苦擔重擔的,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必使你們得安息。

【註1】 這不僅是指為了遵守律法誡命和宗教規條而努力的勞苦,也是指為了工作成功而奮鬥的勞苦。凡這樣勞苦的,總是擔重擔的。主頌揚父,承認父的道路,並宣告神聖的經綸之後,便呼召這樣的人到祂這裡來得安息。

【註2】 安息不僅是指從律法與宗教,或工作與責任的勞苦並重擔中得著釋放,也是指完全的平安和完滿的滿足。

11:29 我心裡柔和謙卑,因此你們要負我的軛,且要跟我學,你們魂裡就必得安息;

【註1】 柔和,或,溫柔。意即不抵抗任何反對。謙卑,意即不重看自己。在一切的敵對中,主是柔和的;在一切的棄絕裡,祂心裡是謙卑的。祂將自己完全降服於父的旨意,不為自己作甚麼,也不盼望為自己得甚麼。因此,無論環境如何,祂心裡都有安息;祂完全以父的旨意為滿足。

【註2】 直譯,舉起。

【註3】 負主的軛就是接受父的旨意。這不是受律法或宗教義務的規律或支配,也不是受任何工作的奴役,乃是受父旨意的約束。主過這樣的生活,並不在意別的,只在意祂父的旨意。(約四34,五30,六38。)祂將自己完全降服於父的旨意。(二六39,42。)因此,祂要我們跟祂學。

【註4】 負主的軛、跟主學,就叫我們的魂得安息。這是裡面的安息,不是任何僅僅在本質上是外面的事物。

11: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

【註1】 主的軛是父的旨意,祂的擔子是將父旨意實行出來的工作。這樣的軛是容易的,不是痛苦的;這樣的擔子是輕省的,不是沉重的。

【註2】 原文表明合用;因此是美好、親切、柔和、溫良、容易、愉快,與艱難、嚴酷、尖銳、痛苦相對。
 

關閉視窗


Copyright © 臺灣福音書房水流職事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