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世記生命讀經

<<信息>>

創世記生命讀經

第四十一篇 憑信而活

 在人類所有的歷史中,從來沒有一本書像聖經這樣奇妙。聖經的第一卷書創世記,不是一卷道理的書,乃是一卷歷史的書。這卷歷史書不是照人的寫法,乃是照神的寫法。創世記用一些古聖的傳記,告訴我們極為神聖的事。神聖的啟示包含在創世記人物的生活和故事裏。在本篇信息中我們需要來看,亞伯拉罕憑信而活的經歷中神聖的啟示。

    (二) 憑信而活

 在前幾篇信息中我們看過,蒙召者的經歷有三面,就是亞伯拉罕、以撒和雅各這三面。亞伯拉罕這第一面的第一階段,是他蒙神呼召,這點在前兩篇信息中已經充分的說過了。現在我們來看亞伯拉罕第二階段的經歷-憑信而活,或可說憑信的生活。這憑信的生活,不是指內在的生命,乃是指外在的生活,就是蒙召者日常的生活,日常的行事為人。這種日常的行事為人,是憑著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。(林後五7。)

 亞伯拉罕的歷史是一粒種子。亞伯拉罕的整個傳記是一粒種子。這不是道理的種子,乃是我們歷史的種子。亞伯拉罕的歷史就是我們歷史的種子。因為我們的歷史是從他的歷史長出來的。就某種意義說,我們與亞伯拉罕在生活的經歷上是一。我們信徒是亞伯拉罕的真後裔,他是每位蒙神呼召者的真父親。我們讀他的傳記,也就是讀我們自己的傳記。他的故事就是說到我們。當我們讀創世記與亞伯拉罕有關的各章時,必須有這樣的認識:他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。

 我們需要看見跟從主必須採取的步驟。第一步是蒙召,第二步是憑信而活。你蒙召了麼?你必須有力的說,『阿們,我蒙召了!』亞伯拉罕是頭一個蒙召的,我們也看見,他答應神的呼召並不爽快,乃是拖泥帶水的。我們的故事也是一樣,我們對主呼召的反應完全和他相同。原則上,種子的規模很小,長出來的規模較大,收成的規模最大。我們看過,亞伯拉罕離開哈蘭的時候,帶著羅得。你沒有帶著羅得麼?如果亞伯拉罕這粒種子帶了一個羅得,很可能我們每一個人都帶了許多羅得。我怕有些讀本篇信息的人,帶了十幾個羅得。由此我們看見,我們的歷史就在亞伯拉罕的傳記裏。

 不管亞伯拉罕如何拖泥帶水,神仍然是主宰一切的。神是神。亞伯拉罕不僅蒙召了,也被抓住了。他離開了本地、本族和父家,被帶到摩利,就是神要他在的地方,也是神向他再次顯現的地方。(創十二6?7。)神再次顯現,乃是對亞伯拉罕答應祂呼召的印記。神的呼召是爽快的,但亞伯拉罕答應神的呼召卻不爽快。雖然如此,神最終得著了完滿的答應。我不在乎青年弟兄姊妹多麼拖泥帶水,遲早他們要完全被抓住。基督的工人和帶頭的弟兄必須有信心,對弟兄姊妹永不失望。絕不要覺得某位弟兄沒有希望。反而我們必須說,那位弟兄很有希望。只要等一會兒,你會看見每個人都要來到摩利。

     (1) 力量-神的顯現

 在摩利,神再次向亞伯拉罕顯現,他又遇見了神。(創十二6?7。)如果你說你已經蒙召了,我要問你這個問題:你蒙召的印記是甚麼?我們蒙召的印記乃是神再次的顯現。神再次的顯現,神再次的臨到我們,乃是我們答應祂呼召的印記。神向亞伯拉罕再次的顯現,乃是使亞伯拉罕能憑信而活的力量。

 你讀創世記的記載,會看到在亞伯拉罕的時代,人類的生活方式是建造堅固的城保護自己,並建造高塔傳揚自己的名。那是人類在巴別的生活。但亞伯拉罕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。他的生活對人類在巴別所已經完全發展的方式,是個相反的見證。在第三十六篇信息中我們看過,巴別有一座人所建造的大城。這城不是用神造的石頭建造的,乃是用人造的磚頭建造的。那些磚頭是藉殺死土壤中生長生命的元素造成的。但蒙召的亞伯拉罕不是那樣生活。亞伯拉罕沒有城,也沒有塔。神再次顯現,作為亞伯拉罕答應神呼召的印記之後,亞伯拉罕立刻築了一座壇,不是要傳揚自己的名,乃是要呼求耶和華的名。亞伯拉罕為甚麼這樣作?因為他有神再次的顯現。他怎能這樣作?還是因為他有神再次的顯現。請記得,創世記中有關亞伯拉罕的記載是傳記,不是道理、宗教或傳說。亞伯拉罕並不是因為教訓或宗教傳統而築壇。他築壇是因為神再次向他顯現。神再次的顯現對他是一切。這不僅印證亞伯拉罕答應了神的呼召,也加強他,使他的生活方式與全人類完全不同。這使他的生活對當時的時代作了相反的見證。亞伯拉罕所築的壇,對巴別塔是相反的見證。

      (a) 到了迦南以後

 現在我們需要找出,亞伯拉罕在甚麼時候經歷神再次的顯現。我們的神從來不作沒有目的的事,祂絕不會作無意義的行動。祂所作的每件事都有目的,都有意義。在亞伯拉罕答應神的呼召,相信神並順從神之後,他來到摩利橡樹那裏。(創十二6?7。)當他來到那個地方,神就再次向他顯現,因為他已經相信並順從神的呼召。亞伯拉罕既是相信並順從神呼召的人,他對該停留的地方就沒有選擇。神第二次在哈蘭呼召亞伯拉罕,他就在那裏過河,開始了漫長的旅程。他在這漫長的旅程中,沒有自己的選擇。希伯來十一章八節告訴我們,亞伯拉罕不知道往那裏去。他手中沒有路線圖。他的路線圖是一個活的人位,就是那位活神。他在旅程中必須不斷的仰望神;他無法停留在他所選擇的地方。在他的旅途中,神的同在是他的方向,是他的路線圖。他這樣跟從神,直到摩利。到了摩利,神就向他顯現。神在摩利的顯現,指明亞伯拉罕已經到了神要他到的地方。在那裏神告訴亞伯拉罕,祂要把那地賜給他的後裔。

 神第一次向我們顯現,完全不在於我們;發起那次呼召的乃是神。然而,在第一次顯現以後,其他每次的顯現都在於我們的光景。神第一次顯現是祂所發起的,不在於我們,後來的顯現卻在於我們的光景。如果亞伯拉罕沒有到達摩利,他就不會有神再次的顯現。這再次的顯現加強他,使他與神一同往前。這樣的與神一同往前,就是亞伯拉罕憑相信神而活。

      (b) 與羅得分開以後

 神第二度向亞伯拉罕再次顯現,記載在創世記十三章十四至十七節。在這一章我們看見亞伯拉罕和羅得有了難處。在肉身裏,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;但在神面前,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弟兄。雖然羅得使亞伯拉罕為難,但亞伯拉罕並不與他相爭。相反的,他讓羅得選擇。羅得與亞伯拉罕分開,留下他獨自一人以後,神又向亞伯拉罕顯現。這次的顯現是由於亞伯拉罕沒有為自己爭鬥或爭吵,反將一切的選擇都留給他的弟兄羅得。神這次的顯現也加強了亞伯拉罕憑信的生活。

 我們蒙神呼召以後,需要憑信而活,這是我們今天的需要。你若蒙了神的呼召,就必須憑信而活。在聖經裏,信心與眼見相對。你若蒙了神的呼召,就必須憑信心,不憑眼見而生活。看看今天的世界,那無疑是在巴別所撒人類生活的收成。種子撒在巴別,今天的世界乃是那粒種子的大收成。人為自己的生活建造大城,為自己的名建造高塔。這是世界各地的情形。但我們已經蒙了呼召,我們該怎麼辦?我們必須憑信而活。憑信而活是甚麼意思?就是在一切事上靠神而活。亞伯拉罕沒有宣告他憑信而活,也沒有傳講憑信而活,他只是憑信而活。現在我們需要來看,亞伯拉罕如何憑信而活。

     (2) 意義-祭壇

      (a) 第一座壇

 亞伯拉罕到了摩利,神再次向他顯現之後,他築了一座壇。(創十二7。)這是亞伯拉罕所築的第一座壇。要憑信而活,我們首先必須築壇。在聖經裏,壇的意思是我們的一切都為著神,並事奉神。築壇的意思是將我們所是和所有的一切,都獻給神。我們需要將我們所是的一切和所有的一切,都放在壇上。在我們為神作事之先,神會對我們說,『孩子,不要為我作甚麼,我要的是你。我要你為著我將你所是的一切和所有的一切,都放在壇上。』這纔是真實的交通,真實的敬拜。蒙召者真實的敬拜,乃是將我們所是和所有的一切,都放在壇上。

 按照人的觀點,人會說我們這樣作很愚昧。他們會指責我們浪費時間,浪費生命。如果他們和亞伯拉罕在一起,他們會說,『亞伯拉罕,你在作甚麼?你瘋了?你為甚麼築一座像壇這樣低矮的東西,把一切都放在壇上燒掉?那不是很愚昧麼?』我們蒙召的人無論作甚麼,在世人眼中都是愚昧的。很多親戚會說,我們參加這麼多聚會是愚昧的。他們希奇為甚麼我們不留在家裏,和家人一起看電視。世人不明白為甚麼我們一週參加聚會好幾次,他們以為我們瘋了。他們會說,『你們在那小建築物裏作甚麼?你們為甚麼週三、週五、週六都去那裏?禮拜天還去兩次,甚至有時週一、週二、週四也去,你們這班人瘋了麼?』是的,照世人說,我們是瘋了。神的顯現使我們發瘋了。

 壇的意義就是我們不為自己保留甚麼。壇的意義就是我們曉得我們在地上是為著神。壇的意義就是我們的生活是為著神,神是我們的生命,並且我們生活的意義就是神,所以我們把一切都放在壇上。我們在這裏不是傳揚自己的名;我們為祂名的緣故,把一切都放在壇上。

 你若核對自己的經歷,會看見在你蒙召之後,神立刻再向你顯現,你就說,『主阿,從今以後,一切都是你的。凡我的所是、所有、所能作、並所要作的,都是為著你。』我仍然能彀回憶我得救那天下午所發生的事。我從那個聚會的地方出去,走在街上,舉目望天說,『神阿,從今天起,一切都是為著你。』那是真正的奉獻。在屬靈的意義上,這就是築壇。我相信許多讀本篇信息的人,會有這樣的經歷。當我們接受了神的呼召,我們就發瘋了,我們不在意會發生甚麼事。雖然那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說的是甚麼,但我們應許主,凡我們所有的都是為著祂。那天我在街上這樣對主說的時候,我不知道那句話的含意。幾年後,當我發現自己在一些難處中,在我裏面的主說,『你不記得那天下午走在街上時所說的話麼?你不是說,「神阿,從今天起,一切都為著你」麼?』當我在合約上簽字的時候,我不知道內容是甚麼。但是要懊悔已經太遲了;合約已經簽了字。對主說一切都為著祂,乃是真實的築壇。我們都能作見證,每當我們對主說一切都為祂的時候,感覺是多麼甜美,交通是多麼親密。在那個時候,我們深深的進到主自己裏面。

 雖然我們可以告訴主,我們所是和所有的一切都為著祂,但幾天之後,我們可能就忘記了。但那位呼召我們的永不忘記,祂有超絕的記憶力。祂常常臨到我們,並題醒我們對祂說過的話。祂也許會說,『你不記得那天你對我說的話麼?』這不是道理,乃是真實的經歷。除非你沒有蒙召,否則不會例外。只要你是蒙召的人,我就完全確信你有過這樣的經歷。主確實再次向你顯現;祂顯現時你也曾發瘋,應許把一切都給祂,毫不考慮其中的含意。你就是把自己奉獻給祂。你不曉得你所應許的是甚麼意思。我感謝神,在我們說的時候,我們並不清楚。我們不曉得說了一句簡短的話,結果我們與神有了多少的牽連。我們被這句話綁住了。祂是神,祂是呼召者,我們是蒙召者,一切都在於祂。即使我們要為祂發瘋,在我們自己裏面也沒有動力這樣作。但只要祂一向我們顯現,我們就發瘋了,並且說,『主阿,一切都是你的。拿去罷。你要怎麼作,就怎麼作。我把一切都獻給你。』我們這樣把自己獻給主的時候,就像作夢一樣,後來醒過來,纔開始領悟這事的含意。

 在我服事的初期,我很有負擔幫助人獻上自己。我雖然給人許多與奉獻有關的教導,卻看不見多少果效。我的教導不大管用。最後我知道,你無法藉著教導幫助人獻上自己。不是教導使人把自己奉獻給主,乃是主的顯現激勵人這樣作。我們若能幫助人遇見主,進到祂的同在裏,那就彀了。我們無須告訴他們把自己奉獻給神,或把一切在祭壇上奉獻給主。只要神一向人顯現,甚麼都不能攔阻他們獻上自己。他們會自然而然、自動自發的說,『主阿,一切都是你的。從今以後,一切都為著你。』你沒有這樣的經歷麼?你沒有為著神和神的旨意,把你所是和所有的一切都放在祭壇上麼?

      (b) 第二座壇

 亞伯拉罕在摩利為耶和華築壇之後,他就走遍那地。神不是只給他一小塊地,乃是給他廣闊的地。亞伯拉罕在旅途中,來到伯特利和艾中間的地方。伯特利在西邊,艾在東邊。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間,亞伯拉罕築了另一座壇。(創十二8,十三3?4。)伯特利的意思是神的家,艾的意思是一堆廢墟。伯特利和艾互相成對比。這對比是甚麼意思?就是說,在蒙召者的眼中,只有神的家是值得的,其他的一切不過是一堆廢墟。今天對我們原則也是一樣。一面我們有伯特利,神的家,召會生活;與此相對的是一堆廢墟。凡與召會生活相反的,都是一堆廢墟。在蒙神呼召者的眼中,召會生活之外的一切,都是一堆廢墟,因為蒙召者從神的觀點看世界的局面。這觀點和世界的觀點完全不同。按照屬世的觀點,世界上每件事都是高尚、美好、奇妙的;但由蒙神呼召者的觀點看來,凡與神的家相對的,都是一堆廢墟。

 首先,我們在摩利獻上自己。然後我們在召會生活和一堆廢墟之間獻上自己。就我們而論,只有神的家是值得的,此外一切都是廢墟。在神的家和廢墟之間,我們築了一座壇,使我們可以與神交通,敬拜神,並事奉神。

      (c) 第三座壇

 亞伯拉罕在希伯崙的幔利築了第三座壇。(創十三18。)幔利的意思是力量,希伯崙的意思是交通,交往或友誼。按照創世記十八章一節,神是在幔利那裏訪問亞伯拉罕。在那次訪問中,神不僅向他顯現,並且停留了相當長的時間,甚至與他一同坐席。我們到了那一章,會更多看見這事。雖然摩利以及伯特利和艾的中間都很好,但沒有一處是亞伯拉罕留下來一直與主交通的地方。亞伯拉罕留下來,一直與主交通的地方,乃是希伯崙的幔利。

 我們都需要維持與主不斷的交通。這不是偶然的,也不該時有時無,這必須是繼續不斷的。可能幾年前,你曾為主築壇;這很好,但以後怎樣呢?你也許說,兩年前你築過壇,但今天如何呢?我們很多人有在摩利的經歷,但沒有在幔利的經歷。我信亞伯拉罕的一生多半是在希伯崙,就是在他與主能有不斷交通的地方度過的。在希伯崙那裏,他築了第三座壇。我們至少都需要築三座壇:第一座在摩利,第二座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間,第三座在希伯崙的幔利。我們需要在希伯崙的幔利築一座壇,使我們可以敬拜神,事奉神,並與神有不斷的交通。這是在希伯崙第三座壇的經歷。

     (3) 表現-帳棚

      (a) 因為他所有的一切全是為著神,並且他信靠神

 亞伯拉罕築壇以後,就支搭帳棚。(創十二7?8。)在巴別,人先造城,然後造塔。但亞伯拉罕先築壇,然後搭棚。這意思是亞伯拉罕為著神。他所作的第一件事是顧到敬拜神,與神交通,其次纔顧到他的生活。帳棚是為著亞伯拉罕的生活。亞伯拉罕沒有先顧到他的生活。那是次要的。對亞伯拉罕而言,首要的事是把一切獻給神,敬拜事奉神,並與神有交通。然後亞伯拉罕纔為他的生活支撘帳棚。亞伯拉罕住帳棚,指明他不屬於世界,反而對人是一個見證。(來十一9。)

      (b) 在見證的地方

 亞伯拉罕先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間支搭帳棚。(創十二8,十三3。)那是神的家所在的地方,也是他開始作見證,藉著與神交通彰顯神的地方。他的祭壇是他向世人為神作見證的開始;他的帳棚是他向世人為神作見證的完成。他的帳棚是他的後裔在曠野所建造之帳幕的小影,那個帳幕稱為『見證的帳幕。』(出三八21,直譯。)因為他的帳棚支搭在伯特利旁,就一面的意義說,這帳棚可視為神的家,為著神在地上的見證。

      (c) 在交通的地方

 後來亞伯拉罕把帳棚遷到希伯崙,希伯崙的意思是交通。(創十三18。)他的帳棚首先是向世人為神作見證,後來成了他與神交通的中心。這點在十八章得到有力的證明。那時神來到希伯崙幔利的帳棚裏,與亞伯拉罕同處。因著亞伯拉罕支撘帳棚,神在地上就有一個能與人來往交通的地方。他的帳棚把神從天上帶到地上。我們所有蒙神呼召的人都應當支搭帳棚。一面說,這樣的帳棚對世界是神的見證;另一面說,這帳棚乃是與神交通,把神從天上帶到地上的地方。

 不要以為支搭帳棚是件小事。後來亞伯拉罕的後裔蒙召出埃及,進入曠野,神就吩咐他們造帳棚,並且吩咐他們在帳棚前築壇。(出二六1,二七1。)在出埃及記那裏,我們看見祭壇和帳棚,就是帳幕。那個帳幕是神在地上的家。亞伯拉罕的帳棚也是神在地上的家。在創世記十八章我們能看見,神來到亞伯拉罕的帳棚裏與他同處。在那時亞伯拉罕是向神獻祭的祭司。他築壇並向神獻祭,證明他供職作祭司。神的心意是要所有蒙祂呼召的人都作祭司。我們是祭司。我們不需要別人為我們獻祭,我們必須自己獻祭。當亞伯拉罕在他的帳棚裏與神坐席的時候,他是大祭司,他帳棚的內部是至聖所,神在那裏。藉此我們能看見,亞伯拉罕的帳棚是他的後裔在曠野所造,作神和祭司居所之帳幕的豫影。在創世記這裏我們看見,一個和神同住在帳棚裏,名叫亞伯拉罕的祭司,在帳棚旁邊有一座祭壇。

      (d) 因著信,像在異鄉作客

 不要忘記,亞伯拉罕的歷史就是你的歷史。你沒有一個帳棚,在那裏始終有主的同在麼?世人沒有這樣的帳棚,他們只有大城。世人惟一能看見的,就是他們的大城。他們說,『看我的公司。看我的教育,我的成就。看我有多少的東西。』但我們能對世人說,『你有一切,但有一樣你沒有-神的同在。你沒有帳棚-你只有巴別城。你所有的不過是大巴比倫的一部分。』我們是高階層或低階層的人,都無關緊要,要緊的是我們無論在那裏,都有一個有神同在的帳棚。當我們有一個有神同在的帳棚,我們裏面就深深覺得,在地上沒有一樣事物是持久的,每樣事物都是短暫的。我們仰望永世。銀行、公司、成就,都是短暫而無意義的。我們在地上沒有長存的事物。我只喜歡有一個有神同在的帳棚,我喜歡生活在這樣的光景中。我們可以對世人說,『某某博士,我沒有你所有的那麼多,但我有一樣你沒有-神的同在。我不需要等到永世纔有神的同在,在我的帳棚裏現在就有神的同在。我的環境就是帳棚,就是新耶路撒冷的小影。這在你眼中也許不值得,但在神眼中卻極其重要。』這就是支搭帳棚的意思。

 無論何時我們答應神的呼召,而神再次向我們顯現,我們也為神築一座壇,告訴神我們所是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著祂,我們就會立刻支搭帳棚。人們自然會看見,這是我們不屬這世界的表現和宣告。藉著支搭帳棚,我們宣告我們屬於另一個家鄉。我們不屬於這一個家鄉,我們仰望更美的家鄉。我們不喜歡這一個家鄉,就是這地,這世界。我們指望進入另一個家鄉。我們因著信,像在異鄉作客。(來十一9。)

      (e) 盼望等候一座有根基的城

 希伯來十一章十節說,亞伯拉罕『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其設計者並建築者乃是神。』這座有根基的城無疑就是新耶路撒冷,有神所設立建造的堅固根基。(啟二一14,19?20。)當亞伯拉罕住在沒有根基的帳棚裏,他是在仰望並等候一座有根基的城。但我不信亞伯拉罕知道,他是在等候新耶路撒冷。甚至許多基督徒也不知道,他們所等候的乃是新耶路撒冷。但我們必須清楚,我們今天是住在召會生活的帳棚裏,等候召會終極的完成,就是新耶路撒冷,神那有根基的城。

      (f) 生活在新耶路撒冷的影兒中

 亞伯拉罕的帳棚是新耶路撒冷的小影,新耶路撒冷是神在宇宙中終極的帳幕。(啟二一2?3。)當亞伯拉罕住在那帳棚裏,他是活在新耶路撒冷的小影中。當他在那裏與神一同生活的時候,他是在等候一座至終要成為新耶路撒冷的城。新耶路撒冷,永遠的帳幕,要頂替亞伯拉罕所住臨時的帳棚。亞伯拉罕的帳棚是神永遠居所的一粒種子。這粒種子生長在他後裔於曠野所支搭的帳幕,(出四十,)其收成將是新耶路撒冷,就是神與人的帳幕。神在我們眾人裏面仍需要這樣的種子。我們都必須是那些生活在帳棚裏,並仰望更美家鄉的人。在這更美的家鄉有永遠的帳幕,神與我們,我們與神要在其中永遠同住。亞伯拉罕的興趣完全在於更美的家鄉。雖然神曾告訴他,要把那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,亞伯拉罕對這並不在意。他仰望另一個家鄉,和一座有根基的城。至終,聖經告訴我們,這更美的家鄉是新天新地,那座有根基的城是新耶路撒冷,就是神和所有蒙召者永遠的居所。

 今天我們是在重複亞伯拉罕的生活和歷史。從前只有一個亞伯拉罕,現在有許多亞伯拉罕。今天的召會生活,就是亞伯拉罕生活和歷史的收成。亞伯拉罕憑信的生活,現今正在我們中間重複。我們都在這裏築壇,並且支搭帳棚。請看召會生活:我們有祭壇和真正的帳幕。這是要來新耶路撒冷的圖畫,在那裏我們要與神永遠同住。

 聖經結束於帳棚。新耶路撒冷是宇宙中終極的帳棚,終極的帳幕。也許有一天亞伯拉罕在新耶路撒冷裏遇見神,神會說,『亞伯拉罕,你不記得那天我們在你的帳棚裏一同坐席麼?你的帳棚是這座永遠帳幕的小影。』亞伯拉罕的帳棚是一粒種子,這粒種子的生長是在出埃及記,其收成是在啟示錄二十一章。原則上,亞伯拉罕的帳棚和新耶路撒冷那終極的帳棚並無不同。如果我是亞伯拉罕,將來在新耶路撒冷裏遇見神,我要說,『主阿,我記得你那天到過我的帳棚,現在我來到你的帳棚了。』

關閉視窗


Copyright © 臺灣福音書房水流職事站